c-和记娱乐手机版
欢迎光临
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

c-和记娱乐手机版

“五一”假期来临之际,驾车出行相关话题再次成为全社会众目聚焦的热点问题。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计,劳动节假期,全国高速公路网日均流量预计5250-5450万辆,较2020年同期(4529万辆)增长16%-20%,较2019年同期(5148万辆)增长2%-6%。假期首日车流量有望突破6000万辆,达到历史新高。因此,在旅途中,出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自驾出行的前提是安全,自我安全意识和车辆安全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五一假期的到来,车辆流动量增大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更为错综复杂,对于节假日行车群体来说,如何进一步确保行车安全?从交通构成要素来看,“人、车、路”三方面都是关注的重点。

人是最好的“安全配置”,这几个小动作确保大安全

有数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高达96%,而车辆及其他因素仅占4%。

强烈的安全意识对于车辆驾乘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行车素养,做好这一点,是对自身安全最大的保障。良好的驾乘习惯也是车内乘员安全的有力保障,例如,无论前排、后排乘客上车请系好安全带,副驾驶安全气囊上方要避免防止硬质物品,还有一种安全带插片更是要坚决抵制。

如果你对此没有直观的认知,不妨看看中汽测评c-ncap的碰撞测试。中汽测评作为中国汽车安全性能的第三方测试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严谨的方式为人们把好车辆安全关。以“鞭打试验”为例,试验模拟追尾事故情形下乘员的受伤程度,非常直观地展现了约束系统的保命作用。

数据表明,在车祸中,正面碰撞时系安全带可使乘员死亡率减少57%,侧面碰撞时死亡率可减少44%。

买对真正的安全车,守住稳稳的幸福感

在安全车辆的甄选上,车辆安全性能的评判,尤其是细节安全的警惕,更是从源头对生命安全的保驾护航。那么,如何评定一款车型的安全性?对于每款车型的细节安全,又如何让更多用户有所了解和普及呢?

早在2006年,中汽中心充分借鉴其他国家ncap,结合我国汽车标准和安全技术发展水平,正式推出了c-ncap测评项目。截至目前,c-ncap完成了近500款车型的安全性能测试,测试车型涵盖全部主流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部分纯进口车型。c-ncap的测试结果不是单纯的“通过”或是“未通过”,而是以综合得分率以及星级来呈现,不同安全水平的车型测试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消费者能够通过车辆的c-ncap评价结果判定车辆的安全性能。

c-ncap每隔三年会进行一次版本升级,可以说每一次更新都是在上一版本的基础上进行加严,这十余年来,c-ncap的测试难度是逐步提升的。经过多年的发展,2018版c-ncap已与全球ncap体系已经全面接轨,增加了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等主动安全测试项目(aeb)和车外行人保护项目。因为很多企业都会参照c-ncap规程进行车辆安全性能的开发,所以c-ncap在推动我国汽车安全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四化”的时代背景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主动安全技术进入了飞跃式发展阶段,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相互融合将构成全方位的车辆乘员和弱势道路使用者安全防护体系,同时,随着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中汽测评正式推出了2021版c-ncap,将对当前汽车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功能进行专业测评,新规程将于2022年1月正式实施。

在2021版c-ncap中,采用50%重叠率的“车-车”对碰代替了40%偏置碰撞,试验场景更加贴近真实交通事故;针对新能源车用侧面柱碰代替了侧面碰撞,增加了对车身结构以及电池包的安全考核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试验场景、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试验及评价方法等等。

选对路才有好心情,合理规划并摆正心态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五一出行需要树立“大安全”概念,时刻关注天气、路况及管控政策也尤为重要。特别提醒的是,行程规划不宜太过紧凑,并时刻关注交管部门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实时信息。同时,不要抱着猎奇心态盲目抄近道或跑“野路”。当然了,在拥堵或发生摩擦的时候,保持情绪的健康也同样重要。

一言以蔽之,安全出行与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安全车辆的使用,以及游玩路线的合理规划是息息相关的,念好“人车路三字经”,一段完美假期就在前方向你招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互联网,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 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和记娱乐怡情博娱的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 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和记娱乐手机版-和记娱乐怡情博娱 » c-ncap专家提醒:五一假期要确保行车安全
分享到: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车讯快报 您身边的汽车资讯网站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网站地图